您好,欢迎进入 江西氧化锆珠生产厂家官方网站

氧化锆珠免费咨询热线

19070858212(微信同号)

联系我们

江西省叁鑫新材料有限公司

电话:19070858212

联系人:黄经理

电子邮箱:sale@sxceramics.cn

办公地址: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经济开发区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化技术进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化技术进展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电压、高能量、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众多优点,已经在消费电子、电动工具、医疗电子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在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自行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船舶舰艇等交通领域逐步获得推广。同时,锂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调峰调频、分布式储能、家庭储能、数据中心备用电源、通讯基站、工业节能、绿色建筑等能源领域也

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J。负极材料是决定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采用的负极材料主要包

括:① 石墨类碳材料,分为天然石墨(NG,naturalgraphite)、人造石墨(AG,artificial graphite):② 无序(无定形,disordered,amorphous)碳材料,包括硬碳(HC,hard carbon)和软碳(SC,softcarbon);③ 钛酸锂材料(LTO,Li4Ti5O12);④ 硅基材料, 主要分为碳包覆氧化亚硅复合材料(C@SiOx)、纳米硅碳复合材料(C@nano—Si)、无定形硅合金(a.SiM )。本文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对这几种材料的优缺点,产业化进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l 不同负极材料的特点评述

天然石墨有六方和菱形两种层状晶体结构 ,具有储量大、成本低、安全无毒等优点。在锂离子电池中,天然石墨粉末的颗粒外表面反应活性不均匀,晶粒粒度较大,在充放电过程中表面晶体结构容易被破坏,存在表面SEI膜覆盖不均匀,导致初

始库仑效率低、倍率性能不好等缺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用颗粒球形化、表面氧化、表面氟化、表面包覆软碳、硬碳材料以及其它方式的表面修饰和微结构调整等技术对天然石墨进行改性处理 J。从成本和性能的综合考虑, 目前工业界石

墨改性主要使用碳包覆工艺处理。商业化应用的改性天然石墨比容量为340~370 mA·h/g,周库仑效率90%~93%,100%DOD循环寿命可达到1000次以 ,基本可以满足消费类电子产品对小型电池性能的要求。

人造石墨由石油焦、针状焦、沥青焦、冶金焦等焦炭材料经高温石墨化处理得到,部分产品也经过表面改性,其与天然石墨有许多相似的优点。目前商业化应用的人造石墨比容量可达到310~370 mA·h/g,周效率可以达到93%~96%,100%

DOD循环寿命可达到1500次。由于人造石墨中石墨品粒较小,石墨化程度稍低,结晶取向度偏小,所以在倍率性能以及体积膨胀、防止电极反弹方面比天然石墨更好一些。

人造石墨中的 个重要材料是中间相碳微球(mesocarbon microbead)。MCMB 的雏形是20世纪60年代研究人员在研究煤焦化沥青中发现的一光学各向异性的小球体【9J。1973年,HONDA等Ll uJ从中问相沥青制备出微米级球形碳材料,命名为中

间相碳微球。20十【{=纪90年代,石墨化的MCMB逐步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并成功实现产业化,当时人阪煤气公司在这方面是的公司,开发了MCMB2800(2800。C石墨化处理),逐步替代了Sony 开发的第‘代锂离子电池中的针状焦(coke)。由于MCMB的颗粒外表面均为石墨结构的边缘面,反应活性均匀,容易形成稳定的SEI膜,更利于Li的嵌入脱出。因此,MCMB具有周效率高以及倍率性能优异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制作成本高等问题。目前商业化使用的MCMB 比容量达到280~ 340 mA·h/g, 周效率可达到94% ,100%DOD循环寿命可达到1000次,也可以基本满足消费电子产品的需要。然而, 由于其制备过程难以简化且产率较低,在循环方面相比人造石墨尤明显优势,在目前消费电子市场的占比日渐式微。

比较改性天然石墨、人造石墨、MCMB,人造石墨的综合性能优,在电子产品市场上占比相对更高。改性天然石墨成本较低, 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子领域也获得了广泛应用。硬碳和软碳是两类重要的碳负极材料。 石墨相比,硬碳和软碳的结晶度低,片层结构不如石墨规整有序。

常见的硬碳材料有树脂碳(如酚醛树脂),有机聚合物热解碳(如PVDF)和蔗糖水热成球的硬碳球(hard carbon spheres,HCS)¨ 等。硬碳材料中结构完全无序,存在微孔,重复的石墨片结构低于2~3层。由于不会发生石墨类材料易于发生的溶剂共嵌入和显著的晶格膨胀收缩现象,硬碳材料具有循环性能好的优点。如果不限制嵌镡电位, 比容量超过了石墨类材料(400~600 mA·h/g)。硬碳材料同时也存在周效率低、低电位储镡倍率性能差、全电池满充电态易于析锂、压实密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硬碳材料在能量型锂离子电池中应片J没有明显优势。但是硬碳材料电压曲线的斜坡段储锂的倍率性能较好,这段储锂的容量为200~300mA·h/g,通过BMS控制,只使用斜坡段储锂,可以在高功率动力锂离子电池中获得应用【J , 目前日本企业在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中使用了硬碳材料。与硬碳相比, 软碳是指如果在高温2500℃ 以』=.处理后会石墨化,但并未经过高温处理的碳材料,一般由小的石墨纳米晶粒组成,长程尢序。常见的软碳材料主要有石油焦、碳纤维、针状焦等。

软碳材料具有对电解液适应性强,耐过充、过放能力强,循环较好,成本低等优点,但其周不可逆容量较大,充放电曲线上无电位平台,在0~1.2 V内呈斜坡,造成对锂平均电位较高以至于锂离了电池端电压较低,压实密度低,相对于石墨类负极材料电池的能量密度偏低[131。软碳材料的容量一股为200~250 mA·h/g,近年来,软碳材料进行改性处理后比容量可以达到400 mA·h/g以上,循环性能可以提升到1500次以上。软碳负极材料由于避免了石墨化,成本较低,在储能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等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Li4Ti5O12(LTO)是JONKER等 于1956年提出的具有立方尖晶石结构的一种负极材料,其理论嵌锂容量为1 75 mA·h/g,初次循环库仑效率可达到98.8%,且Li在嵌入脱出前后材料的体积变化不到1%,是锂离子电池中非常罕见的零应变材料¨ ,

经过表面改性提高其室温导电性后具有非常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有报道循环寿命可达30000次以上,65℃ 高温循环也可达8000次。其电化学势为1.5 V .Li+/Li,远高于析锂电位,在负极材料中的安全性高, 且一般不会生成固体电解质膜, 因此电池循环寿命好,高低温性能也较好。常规电池一20 ℃一般只能放出4O%的容量,而LTO在-40 ℃时仍然可以放出40%的容量,且大电流放电效果很好。但是LTO 在应用时面临着一些技术挑战。如嵌锂态Li7Ti5O12会与电解液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胀气L1 ,引起电池容量衰减、寿命缩短、安全性下降,这种情况在温度较高时尤为明显。同时,LTO嵌锂电位过高,容量降低,导致整个电池体系能量密度较低。另外LTO 生产成本较高,涂布技术、涂布环境要求高, 目前市场上电化学性能和材料批次稳定性都兼顾的比较好的碳包覆纳米LTO 价格大约在l3~15万元/吨。这些因素使得LTO应用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主要市场为适合高功率锂离子电池应用的领域。

硅负极材料因其较高的理论容量(高温4200 mA·h/g,室温3590 mA·h/g)、环境友好、储量丰富等特点而很早就被考虑作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多种设计的硅负极材料获得了广泛研究,如前所述, 目前技术成熟度较高

的硅基负极材料主要包括碳包覆氧化亚硅、纳米硅碳复合材料和无定形硅合金等。

硅负极材料商业化应用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硅负极材料在储锂过程中可逆容量与体积膨胀成正比,如硅负极容量如果达到3590 mA·h/g时,颗粒或晶粒膨胀高可达320%,体积变化与嵌锂容量成线性关系 7-Jsj。因此获得高容量的同时就

必然面临较大的体积变化。较大的体积变化先从器件设计上往往不能接受,特别是软包类电芯。评价电池体积能量密度时以膨胀后的体积计算,这样采用硅负极的锂离子电池在硅负极容量较低时,体积比容量未必会高于采用高压实的石墨负极材料 。

其次,体积变化较大容易导致电化学性能衰减,活性物质容易从导电网络中脱落,并导致Si颗粒产生裂纹粉化,从而严重影响硅基材料的循环性能。因此,充放电过程中硅负极材料的体积变化较大是个要研究清楚和解决的问题。另一个阻碍Si基负

极材料商业化应用的原因是固体电解膜(SEI)120-21]。由于Si基负极材料放电电压低,且在循环过程中伴随着巨大的体积变化而导致裂纹,新鲜的si表面会暴露在电解液中持续产生SEI膜。基础研究表明,裸漏在电解液中的硅负极其表面SEI膜厚度可

以长至5 pmL2 。SEI膜的持续生长将消耗电池正极材料中有限的锂源、电解液,导致电池容量不断衰减,内阻不断增加,体积也会相应膨胀。如果纳米硅碳负极材料中存在硅裸漏的问题,将导致全电池循环性差、电池鼓胀等问题。

在三类硅负极材料中,充放电之前,氧化亚硅类材料中Si以5 nm 以下的纳米晶粒或团簇分散于SiO2的连续介质中, 纳米硅碳类材料硅以30~500 nm 的晶粒尺寸共存于碳的介质中或碳颗粒的表面,无定形硅合金中硅以原子、团簇或几个纳米

尺度分散于惰性金属合金介质中。在低电流密度下,硅嵌锂的容量主要受电位的影响,在不限制嵌锂电位的情况下,可逆容量基本都能达到3000-3590 mA·h/g, 因此局部结构膨胀的比例都达到了300%,但充放电过程带来的体积膨胀收缩对周围

介质造成的应力,应该与硅颗粒的尺寸有关。从微结构特点考虑,氧化亚硅、无定形硅合金理论上在保持结构稳定性方面相对于纳米硅碳应该有优势。

但是在实际充放电过程中,硅纳米团簇及纳米晶粒都有发生电化学团聚的趋势。此外,循环性还与SEI膜的稳定性有密切关系。由于无定形硅合金不易进行表面碳包覆处理,形成稳定的SEI膜较为困难。三种负极材料中,氧化亚硅循环性较好,纳米

硅碳及无定形硅合金其次。微结构演化、SEI膜生长与循环性的关系还需要更为深入的基础研究,三种硅基负极材料均需进一步的优化开发。

如果硅的晶粒较大,在初次嵌锂时,体积膨胀还有各项异性的特点 。从稳定微结构的角度考虑,基于氧化亚硅负极材料循环性较好的现象,硅的晶粒越小、结晶度越低则对抑制颗粒出现裂纹越有利。因此,对于纳米硅碳负极材料而言,如何将纳米硅材料做得更小(<100 nm)、结晶度更低,同时兼顾控制生产成本将是关键_J 23-24]。在此基础上,需要不断改进制备工艺,通过包覆、掺杂、设计微结构等方法改善纳米硅碳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常见负极材料的性能对比见表1,充放电曲线如图1所示。

1.jpg



19070858212(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