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密度、硬度、尺寸 研磨介质密度越大,研磨时间越短。为了增加研磨效果,研磨介质的硬度须大于被磨物料的硬度。根据长期经验总结,介质的莫氏硬度好比被磨物料的硬度大3级以上。另外,研磨介质尺寸越小,介质接触点就越多,研磨物料的机会也就多。 介质装填量 装填量对研磨效率有直接影响,研磨介质的粒径大小决定了研磨介质的装填量。必须保证研磨介质在分散器内运动时,介质的空隙率不小于40%。 对于不同细度要求,需要调整研磨介质破碎和研磨的能力分配,填充率高研磨能力强,反之破碎能力强,超细粉碎时,一般采用高填充率。 材质 研磨材质决定了粉碎的成本高低和粉碎效率。研磨材质主要可分为金属介质、岩矿类材质和非金属材质三类,选择除了考虑生产成本以外,还要考虑物料与介质是否会造成污染的问题。 常用的研磨介质有钢球、氧化铝球、氧化锆球等。 形状和大小 研磨介质一般多用球形,因为其他不规则形状的介质会进行自身磨损,引起不必要的污染。介质大小直接影响粉磨效率和产品细度,直径越大,产品粒径也越大,产量越高;反之,介质粒径越小,产品粒度越小,产量越低。实际生产中一般视给料粒度和要求产品细度而定。 介质配比 一般来说,在连续的粉磨过程中,研磨介质的大小是成一定规律分布的,介质大小配比直接关系到粉磨能力能否发挥和如何减少介质磨耗的大问题,在过程中,不会一直保持固定的介质配比,生产中多采用补充大球的办法来恢复系统的研磨,磨机很难在长时间保持固定的介质配比,介质直径差别太大时,会加剧介质间的无效研磨,增加研磨过程成本; 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料种类及工艺特点摸索合适的配比,并及时将过小的介质剔除以降低成本。 耐磨性和化学稳定性 研磨介质的耐磨性和化学稳定性耐磨性是衡量研磨介质质量的重要条件,不耐磨的介质因磨耗需要进行进行补充,这样不但会增加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影响生产。 研磨介质在具体的研磨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不能在研磨中与物料发生化学反应,对物料造成污染。